前些日子,家裡大整修。雖花了不少錢,但已經年久失修總是會漏雨的房子經過一番整理,有了新氣象,住起來也更舒服些。在整理東西的過程中,看到老媽把集郵冊從衣櫥頂上搬下來了,大大小小本,有新有舊,還有一大疊的首日封,雖然這幾年已不再收集,但長年累積下來,數量也不少。往年,我媽總是要我花時間好好整理,但今年竟然說若用不著,就賣了吧!我驚呼為什麼要賣呢?妳不是說要給我當嫁妝的嗎?說完玩笑話,其實這些郵票的價值已經不是重點,而是在於多年珍藏的"回憶"。
總算下定決心要好好整理了,花了點時間翻閱,有不少郵票已經泛黃且被蟲蛀蝕了,真是可惜。但整理之前總是要做點功課,現在的郵票珍藏技術是否改良不少?要用哪一種集郵冊保存才會長久?還有很多很多疑問呢。大致看來,老媽收藏郵票大致分了幾項主題,除了一大堆零散的首日封外,其他大致分為人物、花草動物跟風景等三類。匆忙之間先拍了幾張照片,剛好也是小時候曾收集過的系列。透過這初步的整哩,順帶複習了不少偉人事蹟,來看看大家還記得多少。
這一系列十二生肖郵票,應該大家都有印象。
我記得當時總認為蛇是蚊香,羊像大象阿.......
但不知為何還是很喜歡這套,總捨不得分開保存。
人物系列的古聖先賢郵票,
由左至右分別是玄装、華陀、堯、舜、大禹、周文王、
湯、周武王、周公及孔子。
人物系列的偉人烈士們,由左至右分別是邱逢甲、陳天華、薩師俊、
張自忠、高志航、林覺民、戴安瀾、閻海文、謝晉元、
利瑪竇、王雲五及羅福星,這裡面已經有好多人我都忘記是誰了。
(點名字連結,可以複習一下)
上方是梁祝,下方是白蛇傳。這套白蛇傳郵票的繪者,我很喜歡。
一部分為24孝郵票,特中國民間故事郵票(69年版)郵票,
一部分是中國民間故事郵票,特144中國民間故事郵票(67年版),
但跟印象中的24孝有點出入,由左至右分別是單衣順母、懷橘遺親、
賣身葬父、囊螢夜讀、中興報親、磨杵成針、
聞雞起舞、投筆從戎、臥薪藏膽、堅持母訓、
雪中送炭、勇於改過。
24孝郵票,為特中國民間故事郵票(69年版)郵票,
由左至右分別是孝感動天、剖冰捕鯉、肩枕事親、拾椹供親、
鹿乳奉親、戲彩娛親、行傭供母、棄官尋母、負米養親、親嚐湯藥